当期目录

  • 全选
    |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高血压防控专栏
  •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高血压防控专栏
    邓晓庆, 张梅, 张笑, 赵振平, 黄正京, 李纯, 马亚楠, 贾鹏, 张文戎, 于梦婷, 王丽敏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南北方地区成人的血压水平及其与气温的关联,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血压数据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全国≥18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本研究以其中116 368名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日均气温数据源于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单因素线性回归、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绘制气温与血压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结果 2018年中国成人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分别为(125.4±17.3)和(75.8±10.7) mm Hg;北方居民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高于南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温与血压暴露反应关系的限制立方样条显示,北方气温与收缩压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舒张压呈现U型关系;南方气温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现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南方地区,与环境气温≥18 ℃相比,环境气温<10 ℃(β值分别为3.67、2.11)、10~<14 ℃(β值分别为2.23、1.21)和14~<18 ℃(β值分别为1.62、1.30)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中国北方成人血压高于南方,气温与血压的关联存在南北差异;在极端温度环境下(尤其是极端低温),应加大举措提高血压检测率,以促进各地区人群维持血压正常。

  •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高血压防控专栏
    徐婷玲, 李靓, 冯佳雨, 宜准, 徐晓慧, 杨静, 周脉耕, 张岩波, 董文兰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高血压防控优先决策模型,确定高血压防控措施的优先级,为各地开展高血压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该研究以全国被评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全部488个区(县)为调查地区,由各示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控业务骨干负责调查问卷的具体填写。收集高血压防控措施实施的重要性、可及性情况。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模型对高血压防控的维度指标进行象限划分;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对同一象限内的维度指标进行排序;采用项目反应理论的区分度指标对措施条目的优先级进行排序。统计分析软件为R 4.0。结果 实际回收468份有效问卷。高血压防控维度可及性-重要性IP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最高优先级象限内,各维度指标优先级顺序为政策制定、体系建设、社区规范化管理;其次改进级象限内,维度指标为环境支持;最低优先级象限内,维度指标为监测与评估。结合区分度对同一维度指标内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排序,所有具体措施中,优先级最高的3个措施为生活方式干预中的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和合理膳食措施。分维度来看,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是政策制定维度优先级最高的措施,高血压管理团队建设是体系建设维度优先级最高的措施,适量运动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维度优先级最高的措施,社区健康教育是环境支持维度优先级最高的措施。结论 对高血压防控措施重要性和可及性进行评分,从而构建的高血压防控优先决策模型,可以为各地开展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高血压防控专栏
    栾威, 汪俊华, 赵否曦, 周婕, 王艺颖, 余丽莎, 李雪娇, 刘涛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0年建立的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队列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2个县(市、区)的48个乡镇共9 280人进行调查。2016—2020年完成了随访调查。排除失访、基线高血压患病,基线血压、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数据缺失的调查对象,最终纳入分析的基线人群5 504人。排除随访时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缺失人群,共4 367人作为动态分组人群。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均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测定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PG),计算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χ2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观察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基线正常TyG组相比,基线高TyG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了23.1%(HR=1.231,95%CI:1.037~1.461);与TyG维持正常组相比,正常变高组和持续高值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51.0%(HR=1.510,95%CI:1.286~1.772)和59.8%(HR=1.598,95%CI:1.202~2.126)。与TyG升高0~<1组相比,TyG升高1~<2和≥2的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增加了37.8%(HR=1.378,95%CI:1.139~1.668)和130.5%(HR=2.305,95%CI:1.637~3.246)。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的结果显示,基线TyG和TyG变化值与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TyG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过高的TyG或TyG的逐步增高都将增加高血压发病的风险,通过控制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高血压防控专栏
    武珊, 王倩, 冷松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高血压发病的关联,为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与预防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5—2020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至少体检2次的20~65岁体检者9 046名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测定。采用R 4.0.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χ2检验,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基线血清GGT水平与高血压的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分析GGT与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9 046名体检者,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有680人检出高血压,发病密度为27.43/1 000人年。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以基线GGT水平Q1组(<10 U/L)为参照,Q2(10~<14 U/L)、Q3(14~<21 U/L)和Q4(≥21 U/L)组高血压发病的风险均升高,RR值分别为1.42、1.39、1.98(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结果显示,GGT连续变化与高血压的关联性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1),且两者的剂量-反应关系呈斜率逐渐降低的递增曲线形状。结论 GGT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建议关注GGT升高导致的高血压风险。

  • 论著
  • 论著
    张敬琪, 吴静, 周慧, 景阳, 陈小芳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风险的前瞻性关联,为IS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思路。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苏州工业园区慢性病防治前瞻性队列研究(135项目)。2013年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 569名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2016年进行第1次随访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样本采集,以2016年12月31日作为本研究随访的终点。对1 569名研究对象进行PPARγ基因rs3856806、rs13433696和rs9817428位点的分型。使用R 3.6.2的SNPassoc包分析所选SNP与发生IS风险之间的前瞻性关联。使用SAS 9.4软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因-血压的联合作用。结果 在4年的随访中,共58人发生IS(3.70%)。rs3856806、rs13433696和rs9817428位点与IS发生风险的直接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携带rs3856806位点CC基因型的非高血压人群相比,携带CC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IS的风险是其3.24倍(95%CI:1.48~7.11),携带CT或TT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IS的风险是其3.92倍(95%CI:1.76~8.70)。与携带rs13433696位点GG基因型的非高血压人群相比,携带GG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IS的风险是其5.01倍(95%CI:1.84~13.61),携带GA或AA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IS的风险是其4.72倍(95%CI:1.79~12.50)。与携带rs9817428 AA位点的非高血压人群相比,携带该位点AC或CC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IS的风险是其3.81倍(95%CI:1.48~9.79), 且携带rs9817428位点AC或CC基因型且收缩压(SBP)≥140 mm Hg的患者发生IS风险是携带rs9817428位点AA基因型且SBP<140 mm Hg人群的2.36倍(95%CI:1.09~5.13)。rs3856806、rs13433696位点与SBP或DBP的联合作用与IS发生风险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rs9817428位点突变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IS的风险增加。

  • 论著
    杨素芳, 张曼, 张娜, 王行, 池睿欣, 朱文丽, 马福昌, 马冠生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小学生营养素养现状,为当地政府和学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4—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青海省海南州、海西州和海东市小学四、五年级的9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评估工具》中学龄儿童部分收集营养认知、营养技能、生活方式与行为等相关信息。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青海省农牧区小学生营养素养合格率为55.8%。营养认知得分为(10.8±2.2)分,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为(14.9±2.8)分,营养技能得分四、五年级分别为(31.3±4.1)、(32.4±4.4)分,营养素养总得分四、五年级分别为(56.4±6.9)、(58.4±6.8)分。学生营养认知部分知晓率最高的为饮食文化(33.5%),最低的为食物分类及营养(11.2%);营养技能部分掌握率最高的是规律进食(82.8%),最低的是均衡饮食(4.2%);学生生活方式与行为良好率最高的是食用早餐良好率(86.1%),饮用含糖饮料良好率、食用油炸食品良好率、食用西式快餐良好率、运动时间良好率和视屏时间良好率分别为37.7%、40.4%、67.1%、29.0%和56.0%。学生营养认知、营养技能和生活方式及行为三者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青海省农牧区小学生营养素养水平较低,亟待开展以提高营养认知水平、加强营养技能和促进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为主的综合性营养健康教育。

  • 论著
    沈成凤, 张辉, 张爽, 王冲, 郑文龙, 王德征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1999—2018年天津市户籍人群喉癌死亡率及其变化特征,为喉癌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死因监测数据库,以199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喉癌死亡的天津市户籍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喉癌死亡率的时间、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分布的特征规律。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egi’s 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回归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1999—2018年天津市因居民喉癌死亡2 309例。1999—2006年天津市喉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6—2018年呈上升趋势,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5.22%、2.16%,P<0.05)。1999—2018年天津市喉癌死亡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0.09%,P>0.05)。1999—2018年男性喉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999—2018年男性喉癌死亡年龄中位数从72岁下降至66岁,而女性喉癌死亡年龄中位数则从73岁上升至78岁,均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0.27%、0.47%,P<0.05,P<0.01)。1999年男性喉癌标化死亡率为女性的1.64倍,而2018年男性喉癌标化死亡率则为女性死亡率的4.69倍。城市喉癌死亡率在大部分年份均高于农村,但城市喉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62%,P<0.05),而农村则呈上升趋势(APC=1.97%,P<0.05)。结论 1999—2018年天津市户籍人口喉癌标化死亡率以2006年为分界,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老年、男性居民为喉癌死亡高发人群,城市人群的标化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农村人群标化死亡率逐年上升,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喉癌死亡率。

  • 论著
    李建建, 杜红梅, 钭丰, 赵怡妮, 马执彬, 杨超, 胡晓斌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甘肃省2019年精神分裂症治疗费用及其在不同维度的费用分布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降低精神分裂症疾病负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甘肃省2019年精神分裂症治疗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卫生健康财务年报、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等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甘肃省1 013家医疗卫生机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信息作为个案数据库。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2011),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摊方法,使用Stata 14.0软件对甘肃省2019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费用进行核算。结果 甘肃省2019年精神分裂症治疗费用总额为55 680.90万元,其中住院费用占比为62.88%。男女性患者治疗费用分别为31 621.26万元(56.79%)和24 059.64万元(43.21%),患者人均治疗费用为7 229.13元,且男性人均治疗费用高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治疗费用的年龄分布呈双峰状,第1个高峰为30~34岁,第2个高峰为45~49岁。在已明确疾病亚型的患者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治疗费用最高,为10 628.37万元(19.09%)。86.61%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费用流向专科医院,9.93%的治疗费用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不同医疗机构级别中,有87.13%的治疗费用流向市级医疗机构。结论 甘肃省2019年精神分裂症人均治疗费用较高,应针对精神分裂症的重点人群进行综合防控,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疾病防控能力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管理水平。

  • 流行病学调查
  • 流行病学调查
    赵劭娟, 余晓萱, 于传宁, 严新凤, 张金宇, 汪媛, 雷林, 彭绩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华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华区4所学校(小学六年制1所,小学初中九年制2所和小初高十二年制1所)内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调查9 750人。通过问卷调查过去12个月内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 750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5.93%,人次发生率为7.52%,造成伤害的原因主要是跌倒或坠落(57.71%)。1~3年级人次发生率为4.01%,4~6年级为9.64%,7~9年级为8.84%,10~12年级为17.02%。男生伤害发生率(6.94%)高于女生(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511,95%CI:1.258~1.816)、父亲外出打工(OR=1.444, 95%CI:1.129~1.845)或母亲外出打工(OR=2.079,95%CI:1.370~3.156)、平均每天亲子沟通时长在0~10 min的学生(OR=1.502,95%CI:1.144~1.973)伤害发生危险较高,四年级以下的学生(OR=0.533,95%CI:0.438~0.649)伤害发生危险较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深圳市龙华区的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建议根据不同年级伤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和干预措施,降低学生伤害发生率。

  • 流行病学调查
    刘增法, 孙付胜, 种冠峰, 姚志灵, 林静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山东丘陵农村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该地区13个县(市、区)抽取≥18岁常住居民8 265人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慢性病家族史以及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采用标准方法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血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山东丘陵地区≥18岁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3.9%,标化患病率为28.7%。高血压知晓率为42.7%,治疗率为31.8%,控制率为12.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与18~24岁人群相比,35~44、45~54、55~64、65~74、≥75岁人群的OR值分别为2.186、4.272、6.153、9.417、10.142)、常食用腌酱制食品(OR=1.404)、饮酒(OR=1.296)、超重(OR=2.521)、肥胖(OR=4.762)、中心性肥胖(OR=3.425)、高血压家族史(OR=2.238)、脑卒中家族史(OR=2.197)与高血压患病高风险相关;与居住地为农村相比,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与高血压患病低风险相关(OR=0.94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东丘陵农村地区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 流行病学调查
    王绍梅, 丁贤彬, 贺玲, 段华安, 朱彦锋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及两者的联合作用,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合川区3 009名30~79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糖尿病患病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3 009人,平均年龄为(52.0 ±11.6)岁。糖尿病粗患病率为8.81%,男、女性分别为11.15%、7.07%;标化患病率为4.25%,男、女性分别为5.40%、3.5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占6.51%,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糖尿病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同时存在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二者均不存在的5.20倍(OR=5.20,95%CI:2.90~9.31)、5.18倍(OR=5.18,95%CI:2.30~11.67)和5.47倍(OR=5.47,95%CI:2.27~13.1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为1.61(95%CI:-7.45~10.66),归因比(AP)为0.31%(95%CI:-1.19%~1.81%),交互作用指数(S)为1.62(95%CI:0.09~28.92),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P>0.05)。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联合作用,但不存在交互作用。

  • 流行病学调查
    石建辉, 徐露婷, 李玉青, 曹远, 齐力, 杜世昌, 刘秀荣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4—2019年北京市≥15岁人群家庭二手烟暴露及变化情况,为制定烟草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2016年和2019年北京市3次成人烟草调查。 2014年、2016年和2019年3次调查均采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分别选取北京市≥15岁的常住居民8 484、9 372和8 534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入户信息采集(基本情况、可燃烟草使用、电子烟知晓及使用、戒烟情况、二手烟暴露、烟草消费、控烟宣传及烟草广告、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等情况)。用SPSS 21.0软件的复杂抽样数据分析模块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复杂样本logistic回归。结果 加权后,2014年、2016年和2019年3次调查的家庭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39.8%(95%CI:34.9%~44.8%)、37.6%(95%CI:32.8%~42.7%)和30.0%(95%CI:26.0%~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数据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家庭二手烟暴露风险高于女性(OR=1.568),务农人群的家庭二手烟暴露风险高于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OR=1.639);知晓二手烟危害(OR=0.753)、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OR=0.511)、职业为退休(OR=0.734)人群的家庭二手烟暴露风险较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北京市15岁及以上人群家庭二手烟暴露率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全面普及二手烟危害,强化无烟家庭和无烟环境创建,进一步减少二手烟危害。

  • 健康促进
  • 健康促进
    潘怡, 解美秋, 薛晓丹, 沈文达, 李丹丹, 张颖, 郑文龙, 李威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健康食堂建设效果及公众对其利用状况,为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方法 于2020年10—12月从天津市141家健康食堂中各随机抽取1名厨师和1名管理人员,共计282人,每家食堂随机选取10名就餐者,共计1 410人,采用现场观察的方式记录食堂健康相关环境布置情况,对工作人员和就餐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合理膳食知识知晓情况、相关膳食行为实践情况以及对健康食堂的期待等。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95.7%的健康食堂有合理膳食等健康生活方式不同形式的相关知识宣传;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较低外,就餐者营养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70%;膳食行为调查中,10.5 %的就餐者喜欢咸味重的食物,每天蔬菜、水果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的分别为55.7%和51.3%;94.2%的就餐者表示会关注健康食堂宣传的各种健康信息,91.8%的就餐者表示,在食堂用餐时有工作人员对自己进行过营养菜品的相关宣传与推荐,89.1%的就餐者品尝过健康食堂推出的低盐少油菜品;营养菜谱是最受欢迎的宣传形式,但只有18.4%的健康食堂提供了营养菜谱。结论 健康食堂建设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各项工作初见成效,今后应加强建设过程的督导与考核评估,提高健康食堂建设质量。

  • 疾病监测
  • 疾病监测
    俞梅华, 杨中荣, 沈益妹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湖州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儿童伤害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选取其中2010—2020年湖州市0~14岁户籍儿童死亡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结果 2010—2020年湖州市0~14岁儿童伤害年均死亡率为12.16/10万,随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害死亡率男童高于女童,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湖州市0~14岁儿童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溺水(47.54%)、机动车交通事故(12.07%)、机械性窒息(9.36%)、跌倒(8.37%)和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4.43%)。溺水、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随年份增长均呈下降趋势(P<0.01)。机械性窒息是0~岁组的主要伤害死因,溺水是1~14岁儿童的主要伤害死因。0~14岁儿童伤害平均减寿年数为70.09年,减寿率为8.53‰,减寿率前3位的伤害死因依次为溺水、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机械性窒息。结论 湖州市儿童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应以5岁以下、男性和农村儿童作为伤害重点关注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 疾病监测
    徐英, 郭艳芳, 刘峥, 赵仁成, 李志学, 余卫军, 王德旺, 马艳, 彭绩, 雷林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不同类型脑卒中合并慢性病患病及复发情况,为细化脑卒中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深圳市宝安区脑卒中登记报告系统,选取2010—2019年脑卒中病例资料25 382例纳入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2010—2019年累计报告脑卒中发病25 382例,缺血性脑卒中18 955例(74.7%),出血性脑卒中6 427例(25.3%)。脑卒中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比例分别为83.7%、25.7%、18.6%和10.5%。与出血性脑卒中相比,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比例较低,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比,脑内出血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的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病数量在3种及以上的比例为9.8%,出血性脑卒中为2.6%。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比例为14.6%,出血性脑卒中复发比例为7.4%。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病数量较多,且复发比例较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侧重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防治,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侧重高血压的防治。

  • 疾病监测
    邹健红, 宋永宁, 王康, 柴寿金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青岛市市北区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特征,为相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青岛市脑卒中发病监测系统,选取发病日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市北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数据,对心脑血管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SPSS 21.0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用Joinpoint 4.3软件进行率的年龄变化趋势分析,计算年龄组间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8—2020年青岛市市北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事件平均发病率为365.60/10万,平均标化发病率为205.28/10万,标化发病率逐年下降(P<0.01)。心脑血管事件中,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类型,分别占66.6%、19.9%。男性心脑血管事件年均发病率(445.70/10万)高于女性(288.88/10万),男性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和卒中不分型的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6.0岁,P25~P75:58.0~75.0岁)低于女性(中位数为72.0岁,P25~P75:64.0~81.0岁),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和卒中不分型的发病年龄也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脑血管事件年均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上升(30~34岁组至50~54岁组APC=12.77%,50~54岁组至75~79岁组APC=7.13%,75~79岁组至85岁及以上组APC=1.40%),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危险因素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其他组;吸烟+饮酒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均显著小于单纯吸烟或单纯饮酒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岛市市北区心脑血管事件以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为主,男性和老年人是高危人群,吸烟和饮酒均可使发病年龄提前,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 疾病监测
    戴萌娜, 袭燕, 尹文强, 陈钟鸣, 马东平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国1990—2019年结核病疾病负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提取中国1990—2019年结核病发病、死亡、患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数据并计算其标化率,采用Joinpoint 4.9.0.0软件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结核病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标化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化发病率总体年均下降3.2%,男性年均下降2.6%,女性年均下降4.0%;标化死亡率总体年均下降7.8%,男性年均下降7.2%,女性年均下降8.7%;标化患病率总体年均下降0.9%,男性年均下降0.9%,女性年均下降1.0%;标化DALY率总体年均下降7.5%,男性年均下降7.0%,女性年均下降8.4%,以上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inpoint回归分析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女性各项疾病负担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990—2019年中国结核病疾病负担有所下降,结核病防治效果显著,但患病率仍较高,今后还需多举措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完善结核病防治策略。

  • 综述
  • 综述
    姬超琴, 王文绢
    引用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